主题: 打赢脱贫攻坚战|纳溪区:下好“七子”棋,做活“竹”文章

  • 芭比伦、女人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1784
  • 回复:7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3 17:49:28
  • 来自:四川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泸州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万亩茶园郁郁葱葱。


  千亩橙园,万亩茶庄。走进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金龙村和护国镇梅岭村,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产业示范园。除草、修剪、施肥、浇灌,村民们在园区内干得热火朝天。在龙车镇金龙村,十三组贫困村民谭振华扛着一袋肥料,正在为橙子树施肥。忙碌的背后,是他脱贫后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。

  村民要脱贫,关键靠产业。近年来,特色农业已成为推动纳溪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产业。通过发展特色化、差异化种养,纳溪区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,为全区持续发展提供了产业保障,也为村民脱贫增收找到了出路。

  打造“七子”产业

  带动农民增收

  纳溪区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,独特的地理位置,全区立足优越的自然禀赋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重点打造竹筒子、茶杯子、酒罐子、醋坛子、果盘子、菜篮子、米袋子“七子”产业。目前,已建成80万亩林竹基地、30万亩特早茶园和20万亩高粱、水果、蔬菜等产业基地,10个贫困村均有1000亩以上的扶贫产业基地,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均有2至3个扶贫项目。


  纳溪区重点打造的茶杯子产业。

  在金龙村橙园基地,驻村技术员马剑每天都要到基地转上一圈,看到千亩橙子树长势良好,他心里总是乐滋滋的。“这是新品种,叫‘晚熟8号’血橙。”

  马剑介绍,“晚熟8号”血橙每年4月开花、5月结果,到次年2月果子成熟、4月进入盛果期,具有皮薄、口味蜜甜的特点。作为晚熟品种,这种血橙将填补泸州市场2-4月没有柑橘类新鲜水果的空白,差异化效果明显。“要是管理得当,‘晚熟8号’血橙亩产能达到7000斤,按照批发价每斤5元计算,农户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。”马剑说。

  村里引进了“晚熟8号”血橙,不仅丰富了金龙村的产业种类,更为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。该村十三组贫困村民牟茂伦,过去靠打泥鳅过日子,年收入不到2000元。后来村里发展血橙种植,牟茂伦通过土地流转、到橙园“打零工”、为村里打扫卫生,实现年收入2万多元。现在他翻新了住房,家里也新添置了家具、家电。“村里发展产业改变了我的生活。”牟茂伦喜滋滋地说。

  紧抓优势项目 做大做强产业

  纳溪区的产业发展,不仅依托自身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更将主打项目做大做强、做深做透,充分挖掘项目优势,把项目做成产业。

  纳溪区立足优势竹资源,走上“一根翠竹带动多个产业、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、一根翠竹致富全域百姓”的发展之路。大力推进“四个发展”:享“竹”生态,实现绿色发展。按照“一园、一带、一景区”进行产业布局。下“竹”工夫,实现融合发展。按照“全竹产业链”思路,推进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。  


纳溪区做“竹”文章,实现创新发展。

  做“竹”文章,实现创新发展。合理布局加工企业,发展竹浆造纸、竹胶合板等企业50余家,全面提升竹利用率。惠“竹”民生,实现共享发展。建成标准化竹下种养基地18个,其中,林下竹荪种植600余亩,每亩产值达3万元。新成立的竹藤竹编培训基地帮助1.5万余名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。

  年,全区竹产业产值实现20亿元,竹业助农人均增收1785元,最高的白节镇达到2897元。

  茶产业方面,依托“全球同纬度茶叶采摘最早”优势,纳溪区推进茶产业“品质、品牌、品味”发展。引进全国茶叶交易量最大的茶叶市场运营商建设集茶产品研发、加工、制茶工艺体验及休闲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纳溪?湿地茶谷。2017年,纳溪区凭借其优势茶产业,实现茶叶综合产值42亿元,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。

  护国镇梅岭村的万亩茶园,采取“农户+企业带动+政府补助”的模式促进当地农户增收。政府补助茶苗,企业提供技术、管理,并保证茶叶收购,同时茶园还为农户提供务工岗位。三组村民张华告诉记者,过去在茶园务工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,现在自己也种上茶树,平均年收入能达2万多元,“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。”

  旅游电商“加持” 助力乡村振兴

  纳溪区推进“旅游+”“电商+”扶贫模式,借助新产业模式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,创造农户收益的新增长点。近年来,纳溪区成功将花田酒地清溪河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并成为全国第5个、全省第1个“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”。据了解,该旅游项目区涉及的4个村,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0%以上,37户贫困户、101人稳定实现脱贫。


  纳溪区推进“旅游+”“电商+”扶贫模式,成功将花田酒地清溪河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
  与此同时,纳溪区还整合投入9.2亿元,将贫困村融入花田酒地-凤凰湖、普照山-大旺竹海、鼓楼山等景区打造,引导贫困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增加收入。全区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村民达2800人,户均增收680元。

  纳溪区在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电商网络服务站点,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,仅今年以来,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5800万元,农村电商带动1.5万名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。

  近年来,纳溪区依托“中国特色竹乡”“中国特早茶之乡”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”等“金字招牌”,按照宜农则农、宜牧则牧、宜林则林、宜渔则渔的原则,统筹谋划林竹、茶叶、粮油、畜牧、水产、农产品加工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,使贫困村在3-5年内基本形成“一村一品、一户一业”的发展格局,切实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。目前,全区每个贫困村均有1000亩以上连片产业,贫困村产业总面积2万亩以上。

  现场:“种养循环”模式带动145户贫困户脱贫

  近日,龙车镇金龙村驻村农技员马剑指着山下不远的生猪养殖场告诉记者,那里便是为橙园提供肥料的“营养库”。随后,他又指着身旁一个大大的水池,“我们的血橙平时都‘喝’这里面的水。”

  马剑所说的生猪养殖场和血橙种植园,就是近年来金龙村新建的“种养循环”基地,两者相互依存,为金龙村脱贫增收带来希望。

  “金龙村周边没有河流、学校、集镇,远离主要的公路干线,非常适合养殖。”马剑说。金龙村因地制宜,联合“温氏”养猪建起了荣诚家庭农场,每年可出栏生猪1.4万头。

  随之而来,家庭农场每年会产生粪污近3万吨。粪污不仅面源污染大,而且处理成本高,如何处理粪污成为一大难题。为了解决粪污处理问题,金龙村依托养殖场,在周边建立千亩橙园,铺设粪污消纳设施,把粪污变为橙园的“营养液”。这一“变粪为宝”的操作,形成了“种养循环”模式,一举两得。


  纳溪区金龙村建立种养基地,发展循环经济,促进贫困户脱贫。

  金龙村荣诚家庭农场依托养猪场发展优质特色水果,建立种养基地,发展循环经济,促进全村14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。有了养殖场、橙园,金龙村的贫困户不仅有了在家附近务工的机会,还有了土地流转收入和固定分红。“农场每天都会有四五十人务工,报酬是80元一天,一个月下来收入挺可观。”荣诚家庭农场业主王小斌说。

  金龙村通过整合资产收益、“温氏”养猪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,采取入股固定保底分红模式,村集体入股猪场资金180万元,年固定分红20.4万元;整合项目资金180万元入股种植园,年固定分红10.8万元,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1.2万元,贫困户年均分红1100余元。

  该村贫困村民牟茂伦就通过土地流转、在橙园务工、为村里打扫卫生等多种形式,使年收入从过去不到2000元提升到2万多元。“我现在的房子已经重新修了,又买了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,想吃肉就能吃肉。”牟茂伦说。

  金龙村第一书记杨茂告诉记者,下一步,金龙村将继续依托“种养循环”基地,扩基地、强规模、调结构、兴特色,积极培育新业态,建成精品果业和绿色生态养殖基地,发展观光农业、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相结合的农旅融合产业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,从而做大做强集体经济,增强贫困户的“造血”功能,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。

  记者手记:种养循环+农旅结合 贫困村有了新模样

  走进纳溪区的乡镇,乡土气息纯朴而自然。虽然过去这里不少地方都很落后、贫穷,但现在已经变了样:平整的乡村公路,一座座精致的小楼房,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的村民,无不见证这里的巨大变化。

  而这些变化正是各村大力发展产业的结果。在龙车镇金龙村,记者看到的是成规模的生猪养殖、成片的血橙产业园;在护国镇梅岭村,记者看到的是机械化的茶厂以及漫山遍野的茶树。纳溪区发展产业注重发挥各地的自然优势,“种养循环”“农旅结合”,做到补足短板、放大优势。同时,将产业发展与绿色、生态相结合,使其更具持续性、更具竞争力。

  图片由泸州日报—川江号记者谢波、牟科摄

  
  • 年华似水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4 0:16:14
  • 来自:美国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千亩橙园,万亩茶庄。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  
  • 缺我也没差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4 0:30:19
  • 来自:美国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重点打造竹筒子、茶杯子、酒罐子、醋坛子、果盘子、菜篮子、米袋子“七子”产业。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  
  • 水井沟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4 0:38:21
  • 来自:加拿大
  1. 3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发展竹浆造纸、竹胶合板等企业50余家,全面提升竹利用率。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  
  • 婉若清风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4 1:03:27
  • 来自:四川
  1. 4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全球同纬度茶叶采摘最早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  • 小渔船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4 1:41:41
  • 来自:澳大利亚
  1. 5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推进茶产业“品质、品牌、品味”发展。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  • 童心ジ未泯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4 2:40:10
  • 来自:运营商级NAT
  1. 6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2017年,纳溪区凭借其优势茶产业,实现茶叶综合产值42亿元,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。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  • 初运
  • 发表于:2019/6/14 3:24:30
  • 来自:亚太地区
  1. 7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一村一品、一户一业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